大家一起賺大錢 資訊開放透明與分享!
在事務所多年,最大的感觸有兩件事 1.大家辛苦編制的財報,但投資人卻幾乎只看 EPS 其他都不看,同時市場上的財經部落客也幾乎沒有人願意認真介紹整本財報內容。 2.身為資本市場的工作者,但事務所裡的同事真正願意去嘗試與理解資本市場的卻少之又少,大家花時間寫了一堆報告,但卻沒嘗試著當一個使用者去使用這些資訊做投資判斷。 這兩件事,是我最想改變的方向!
我是個喜歡參加公開收購的人,對我來說這種模式基本上幾乎都是穩賺不賠的交易,對於這類只需要配合著把錢放置一段時間就能有收入入袋的商業模式,大家真的是可以多加考慮!
不過從公開收購延伸出來大家可以觀察到另一個議題,例如2020年底到2021年初的兩樁公開收購案,富邦金併日盛金,與開發金併中壽,兩次的交易除了可以參加公開收購賺點價差之外,兩家的收購方都明確表示了,未來預計將另一方100%收購變成全資的子公司。(而且也都實現了)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買了N張的日盛金(或中壽),儘管一張的價差獲利比率不高,但因為最終會是100%收購的緣故,因此這樣的資金放置一段時間後必然會得到肯定的回報。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因為即將成家的緣故,因此開始到處研究買房這件事情,只是不研究則以,一研究之下倒是有點驚嚇到我(或者說 是我太晚接觸這塊了)!
過去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們都可以看到所謂的房價漲幅,例如一年6%或者兩年15%之類的幅度是比較常出現在報導中的,而這樣的幅度對大多數的民眾來說已經是一個很高的幅度,因此更難期待他會出現類似股票這樣動輒20%~30%的漲幅了。
同時加上單次操作金額大的緣故,因此過去我在投資這個領域上幾乎很少把房地產納入評估的項目中。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一個熱愛在PTT上面看各種爭吵討論的吃瓜群眾,對於看人吵架這件事情我是非常習慣的,更別說是在商場或是資本市場上了,幾次的公開收購裡,真正最後產生高額利潤的往往都是有爭議性的收購案。
於是這次也不例外,伴隨著東元父子的鬧劇上演,一場你收購我,我也要收購我自己的劇本正逐步的演出,而我也在劇本剛開始上映時就趕忙著參加了這場鬧劇。
當然中間的故事劇情很有趣,不管是歹戲拖棚的延長公開收購,或是即將到收購期滿時兒子跳出來加碼,或是被收購公司自己跳出來說要做庫藏股來試圖拉升股價避免收購,所有你想的到的事情陸續也都真的發生了。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在評估一家公司的好壞時,往往會把員工素質納入一個考量,甚至有時會把企業是否照顧員工也當作一個指標來參考。
但這個指標其實是很模糊的,還記得N年前我到台南去查帳時,那時查核的是一家傳統的大集團,就在我去的當天新聞正宣布了一個併購案的大消息,併購的對象就是這家大集團。
此時只見人心惶惶,所有人都非常的焦慮,於是後來我就問客戶為什麼你們很焦慮呢?只見客戶說到:換了一個老闆,以前那些可以擺著不做的專案都會被逼著要拿出來做了啦!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一個沒那麼喜歡看新聞的人,又或者說我對於所有新聞上所提到的資訊我都會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可能是查帳員的習慣也可能是多年只看數據不看消息的觀念使然,只有當一個消息或內容被我拿到第三方資訊佐證之後,我才會把這樣的資訊視為是可信的。
這樣的觀念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接觸過的一些業務出身的老闆,這些業務出身的老闆普遍會有一個習慣,就是五分的狀況會說成十分,三分的狀況會包裝成八分,當他說我們公司有一百人時,實際上在公司裡面領薪水的可能只有不到五十人。
我非常不喜歡這樣的習慣,所以我總是會用各種方法去查驗到底數字是什麼,真實是什麼。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一個已經發展多年的市場裡,如果有什麼後進者想要打開一片天,往往就需要透過商業模式的創新,而這樣的商業模式創新裡往往需要伴隨著一些大膽的想法,例如,過去我們都覺得商品越便宜越好,薄利多銷會是一個獲利的基本核心原則等等,但真正有野心有創意的創業者,就能在這當中去找出一片新的藍海來。
就拿教育這個產業來說吧,不管是坊間的補習班還是課後的參考書,甚至是一些線上學習的課程等等,多半你在觀看的時候都會看到大家會在價格上盡量的給予優惠,盡可能的降低所有人的進入門檻,以追求市場佔有率的最大化,畢竟教育是一種帶著良心的產業,怎麼能在這當中去賺取暴利呢?
但你如果觀察大約一年前上興櫃的一家公司-學習王,你就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學習王的財報裡有揭露著他產品的銷售數量,一家賣教育學習產品的公司,一年大約只銷售五千套的產品,但卻能創造約五億元的營收,換算下來這個產品的單價超過十萬元之多。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時候我們投資一家企業時都會先從他的名字來判斷他所從事的領域,但有些企業經營時間長,業務在這段過程中做了些重新包裝與移轉,早就已經不是他原本的樣子,這時就需要從營收組成,甚至是獲利組成來觀察這倒底是怎樣的一家企業!
以1103嘉泥為例,對一個不知情的人來說,看到這家企業的名字可能會誤以為他就是一家傳統的水泥廠,於是去參考調研一些這家公司水泥廠的相關營運資訊,是否有要擴廠,主要廠區所在位置,該地區的水泥報價等等。
但當你仔細研究了這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你才會發現,其實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台灣有許多的公司早已經透過陸續的財務操作,轉型成一個所謂的類控股型態,也就是他的獲利來源都已經不是來自原本這家公司所經營的地方。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記得曾經在商周上看過關於燦坤這家公司近年來的風波,從強人領導的風格到引入外商專業經理人,又到專業經理人與既有團隊不合掛官求去,甚至也包含了企業中間想轉型大舉投資餐飲事業體等等,不可謂不讓人眼花撩亂。
就在當年這一陣風波過去,我們都已經黃色鬼屋真的已經快要變成傳說的時候,他的獲利 他的股價 又悄悄的回來了。
從最慘時期的一季只賺 0.02元到2021Q2的一季一元,這條路真的是非常漫長,又從谷底時的股價13塊到2021年八月的37塊,整整也是三倍的漲幅,不過最讓人值得思考的是,我也許可以從什麼方向來找出這樣的標的呢?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經看過一段視頻在分析人類與動物之間的差異,那就是人類會有反思的能力,能夠從既有的已知事物中找出問題的盲點,經過思考之後進化,因此人類可以產生各式各樣的發明與研究,進而讓這個物種的生存在世界上更具有優勢。
其實類似的概念在所有領域中都適用,儘管我們都知道要改變自己的習慣不容易,也就是常常會有人耍賴說,我就是這樣的個性啊,改不了啊,之類的說法,諸如遲到或是拖延症等等的情形我們都會用這是我的個性來解釋,給自己一個好的合理台階下。
但是如果真的想進步,那就還是得回到定期檢討與反思的道路上,因此在投資的旅途中,近期就盤點了一些這一年來曾經關注,但是卻錯失的商機上,也許有些時候貧窮或經驗限制了我們的想像,但是只要多看幾次,多想幾次,總有一天我們也能抓到這樣的大趨勢的,不是嗎?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一個離開事務所多年的企業財務長,其實對我來說一些財務審計法規或是稅務規範我已經不像在事務所時期會經常去更新,更多的時候我的心力會放在公司的商業模式或者公司策略合作夥伴的談判以及未來營運方向的布局等等。
但針對一些重大的變革,偶而也還是需要進一步更新的,就像前陣子在分析南僑公司的未分配盈餘稅時,儘管我知道未分配盈餘稅的規範已經從廢止兩稅合一之後,將原定的未分配盈餘加徵10%降到了5%,不過卻有另一條規範是我不知道的。
就拿南橋來說,依照他盈餘分配率大約是五成上下的狀況,大約會有一半的盈餘會需要課徵未分配盈餘稅,算起來是大約兩千萬左右的數字,這數字不至於是吃掉非常多的損益,但至少也是一個對年度獲利有舉足輕重影響的數字了。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每一家企業營運的時候其實都在思考一件事,該怎麼最有效的使用自己手上的資產,這裡提到的資產包含無形不在報表上的人力或商譽等,以及有形實質存在於財務報表上的各大科目資產。
而在這當中最讓各大財務長尷尬的話題就是,現金這東西該怎麼辦,如果你問我說身為一個企業財務長最讓你頭痛的科目是什麼?答案我一定會告訴你是現金。
原因很簡單,在資產上的科目大部分是屬於短期性的,例如應收帳款或者預付費用等,大多是在短時間內預計可以產生一定程度的收益。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一個教育科技事業的財務主管,從過去對所謂的教育教學的漠不關心,到現在可以朗朗上口的跟大家鬼扯蛋教育中的教學練測評五個階段,這中間我確實花了不少的心思來跟專業領域的人士們請教。
只是在請教的過程中我並不是一昧地聽從前輩們的看法,更多的時候我會加入我的經驗去琢磨我所得到的知識,於是對於整個教學的類型我就有了更深的體悟。
一般來說教學的類型大致上可分成三種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在投資的旅程裡,我們要經常思考,到底是什麼樣的關鍵讓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勝出,所謂的勝出指的是當市場裡的多數人都隨波逐流,真正能在市場裡長期賺到的錢的人只是少數時,我該怎麼成為少數呢?
答案自然是一些獨特的人格特質,這其中有些特質是我們曾經聊過的,例如我可能特別的有耐性,總是可以耐著性著等股價回檔時再逐步買入,我不會被心魔所掌控,不會因為一兩天,甚至是一段時間的股價上下而感到焦慮不安,是的,這是其中一種能勝出的關鍵能力。
那還有沒有其他種呢?答案是有的,其中一種就是動腦筋的速度。很多時候我們要知道,股價反映的其實是人類對未來的看法,如果你認為這檔標的未來的獲利跟現在差不多,那基本上這檔標的的未來股價不會有太大幅度的波動,因為他的未來已經可以被預期,而且所有的預期都已經反映在現在的股價上了。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陣子有個新聞很有趣,是佳世達宣布要將對友達的會計處理認列方式,從原本的權益法改為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FVOCI),是的,名字很繞口可能一般人不太懂,但你可以簡單的想成以前是照比例認列友達的獲利或虧損到損益表中,之後就是不放在損益表內,放在表外了。
所以我們可以來推估一下可能的影響,先從歷史數據看起,2017~2020 佳世達每年認列友達的損益如下
2017 賺 22億,換算EPS影響數 +1.1元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一個蠻喜歡事後諸葛的人,對於已經發生在眼前的事物我習慣會去研究它發生的背後原因,我不是柯南也不是金田一,我純粹只是對於很多事情背後的故事感到好奇。
在好奇之餘,通常多半我也能透過各類資料的蒐集來找到一些蛛絲馬跡,例如曾經有同事問過我,那台積電的股價600塊合理嗎,我調出了相關數據以及成長性的軌跡等等,告訴他這個數字大致上是怎麼算出來的。
包含對未來獲利的預期(EPS)以及產業的前景(成長期反應的本益比等等),基本上是完全可以推估出他現在的價位的,只是這時我收到了另一個問題。同事問我說,既然你都算得出來,也知道這樣的推估應該是合理的。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在看待一件事物的時候,經常都會有許多自己的判斷,但這些判斷是否客觀是否理性,卻又是另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例如在五月份,股市一口氣一天之內大崩了1400點的時刻,當時的妳若是看到,你會想些什麼?這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了。
你的想法有可能是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震盪的市場,投資人一直都被灌輸一個觀念,如果可以買到便宜的股票那幾乎就是贏一半了,不管市場怎麼震盪都還在我的成本之上,當投資對我來說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時,我就會變得相對冷靜多了。
但問題來了,那低點要怎麼抓呢?這就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當然,當你問到這個問題時如果是技術分析的人就會跟你說,看KD指標啊,看一些技術落底指標啊!但為什麼看這些指標會準確呢?他們又很難跟你說出一個原理分析來。
也會有人跟你說,參考歷史低點啊,但當我在參考歷史低點的時候,我究竟是要參考金融海嘯的低點,還是參考去年三月崩跌的低點,或者是我只能參考最近一年內的低點呢?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其實是蠻喜歡去看各種討論區的,每一個討論區裡面總是會有許多不同的聲音,有些人對資訊的掌握比較清楚,因此說起事情來也是頭頭是道,但卻也有許多人都是憑著自己的一絲感覺就發言,完全沒有做太多的查證與勾稽,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
前陣子在看股市爆料同學會的南僑討論區中,就有版友提到一個狀況,上海南僑因為要上市的關係,因此母公司需要釋出一定比例的持股到市場,以達到股權分散的目的,但究竟這樣的持股比例釋出是否會影響到每月的營收公告呢?
前幾周我們曾討論過,到底釋股子公司這件事情能不能在會計上的損益表內去呈現收益這件事情,因此這次我們要來討論,那除了季報之外,那每月公告的營收是否會有影響呢?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資本市場上,我們經常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新聞,例如:某某集團子公司近期掛牌,股價飆升到XX元,因此母公司大賺一筆之類的說法。
身為一個聰明睿智的投資者,面對這些記者寫出來的東西,我們要抱持著專業上應有之懷疑來做分析與評估,所以,到底子公司上市這件事情,對母公司來說是不是能反映在損益表上產生當年度收益(EPS)呢?
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做討論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一家企業來說,基本上賺錢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模式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損益表上的獲利,這是表示一家公司在權責基礎下,一段期間內依據會計原則所認列的收益。


但這樣的收益其實會有些盲點,例如說,有些收益也許是虛的,所謂虛的並不代表這樣的收益不存在,而是這樣的收益要被動用於投資廠房或者發放股利上會有一定程度的困難。


例如近期公告的寶成,第一季獲利達到兩塊之多,但細部去研究獲利組成你會發現大部分的獲利來自於認列南山人壽的投資收益,而南山人壽所認列的獲利有一大半的金額要做為準備金,再加上壽險公司通常不能隨意的發放現金股利,因此寶成認列的這一大包收益,有時其實是看的到吃不到的一種。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