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賺大錢 資訊開放透明與分享!
在事務所多年,最大的感觸有兩件事 1.大家辛苦編制的財報,但投資人卻幾乎只看 EPS 其他都不看,同時市場上的財經部落客也幾乎沒有人願意認真介紹整本財報內容。 2.身為資本市場的工作者,但事務所裡的同事真正願意去嘗試與理解資本市場的卻少之又少,大家花時間寫了一堆報告,但卻沒嘗試著當一個使用者去使用這些資訊做投資判斷。 這兩件事,是我最想改變的方向!

目前分類:個股單純介紹 (5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近一家台灣軟體新創要掛牌到興櫃市場,蠻多圈子內的人貼了資訊並且寫上了恭喜,但只是這樣的恭喜其實意義不大,拿他所揭露的數字出來研究參考借鏡也許對自己幫助會更大一些

我試著參考公開說明書資訊,整理了一下的訊息,真的蠻值得相關產業(數位經濟/軟體新創)公司參考的。

KDAN 數字整理 (以下金額為台幣)

2023/12/30 股東權益數字

股本+資本公積 約7億
累積虧損 3.8億 (燒掉一半)
2024年兩次募資 金額約 2.2億
在募資前 資金僅剩一億,只夠一年燒(參考下方損益整理),因此2024確實是不募資不行了

2022-2024H1 損益狀況

年度 / 年營收 / 毛利 / 獲利
2022 / 3.96億 / 2.09億 / 虧損 1.09億
2023 / 4.04億 / 2.00億 / 虧損 1.94 億
2024H1 / 2.01億 / 1.12億 / 虧損 0.61億

近年營收呈現停滯狀態,毛利率約在50%上下,主要受到營業項目中除了軟體販售外,尚有低毛利的廣告投放業務 (一年約一億多 毛利約15%) 導致,但2024年有出現軟體營收上升,代操營收下滑致使毛利率提高的情況(是好的方向)

另外主要成本為 廣告費(占一半成本)及軟體銷售的平台手續費,B2B 軟體銷售到全球,因為無法到處鋪業務員拜訪,因此只能高度仰賴廣告投放

2022 - 202411 員工人數變化

年度 / 一般人員 / 研發人員
2022底 / 134 / 127
2023底 / 137 / 127
202411月底 / 126 / 102

之前員工人數明顯過多 (四億營收 五成毛利 養超過 260人),公司應該有發現這個問題,因此在2024年度 裁減一般人員10位與研發人員25位,精簡幅度為 35/261 = 13.4 %,有稍微讓2024報表好看一些,但可能還不夠,為了衝刺掛牌期的數字逐步好看,除非營收能上揚,不然人員恐怕還要縮減。

銷售市場占比 (As of 2024/06/30)

台灣營收占比 30%
歐美營收占比 64%
其他營收占比 6%

歐美營收占比高,這是可以帶來想像空間的,他的口號可以是:我的市場不在台灣,在全世界! (但競爭力度也強,廣告花的也多)

綜上資訊,為何要在還沒損益兩平時就急著要上興櫃資本市場?
推估可能原因有

1.     新股東加入,希望盡早投入資本市場尋求資本報酬回報與流通變現性
2.     營收停滯,需要跟資本市場拿錢來打世界盃
3.     已經明顯看到轉好契機,適合在這時進軍,再搭配逐漸好轉的營運數字來包裝一個好故事給市場聽

然後有一些有趣的事項可以關注

1.2022年投資 Toss Lab (產品是JANDI),但2023年就全數打虧損 (Toss Lab 有繼續經營問題),認列了三千七百多萬的損失,這個案子的決策流程是怎麼發生的呢?

2.公司有轉投資日本與中國,目前看起來都是虧損的,但是在地區別的營收中卻只有 歐美/台灣/與其他,所以日本與中國的營收是分類到歐美還是其他呢,這蠻令人好奇的?

純粹看看公開說明書寫寫觀察心得~~若有錯誤的大家笑笑就好,勿認真,每家公司都是認真踏實在經營的,敢進軍資本市場揭露數字的人真的都值得鼓勵一番!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外商來台灣的公司型態裡面,有幾種型態是利潤率一直都很高的,甚至在全世界也是一樣,而在這些產業型態中其中又以醫療醫藥產業為頂尖,尤其是新冠疫情這一年多年肆虐全球,再加上全球老齡化的趨勢影響,越多的醫療 越多的藥品 越多的照顧 越多的診斷 會是世界未來二十年 甚至是三十年的大趨勢。
因此多認識一些上市櫃公司中,從事醫療醫藥相關產業的公司,會是身為一個長期投資者而言需要進行的功課,當然 已經上市櫃的例如大樹藥局,這個是我們已知的企業,但除了大樹之外還有沒有其他醫藥通路產業也是走向上市櫃之路的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丁丁藥局。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企業的經營過程裡,進軍資本市場往往是很多老闆心中的夢想,當然 券商或是會計師往往會把這件事情講得多美好 多麼天花亂墜等等,但其實骨子裡就是股票換鈔票的印鈔機過程而已,什麼提升名譽招攬人才 一切只是話術,只有白花花的銀子才是真的。
但在上市完成後,當初股票換鈔票的勢頭可能已經沒了,甚至很多公司就是業績最好僅發生在上市前一刻,就像某些產品只有在你拿到他的前幾天特別好用,後面就會開始莫名其妙故障一樣,但礙於已經上市的關係,又不能把上市這件事塞回去,說 我想變回非上市公司,但是我不想把我已經變鈔票的股票換回來。
那麼,有沒有這麼美好的事情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私有化下市,其實這個概念在很多年前日月光就曾經提出來過,曾經日月光想把整間公司收購下市,然後再搬到中國去掛牌,一樣的股票可以換到兩倍以上的本益比,印鈔功力瞬間增值,只可惜當年的民風還是相對純樸,這個案子被主管機關擋了下來。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資本市場上尋找投資標的時我們有幾種做法,一種是關注那些傳統的老公司,食品塑化金融航運等等,用我們平常或是過去就能理解的語言來認識這些企業,透過長期的觀察來瞭解這家公司的競爭力。
這種投資方法相對穩定安全,但偶而也會缺少一些爆發力,不過認真來說這個方法裡面最缺乏的東西叫做創新,或者說是督促自己學習新東西新知識的動力。
其實人是一種很懶惰的生物,當我們離開的學校之後往往就會不想再投入在學習的領域裡,頂多只是因為工作上的需求而去將自己負責的事物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執行來變的熟練,但如果是那些非工作上要求的東西,往往我們是能閃就閃,能躲就躲。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時代產業的演變,越來越多大家沒想過的產業可以進入資本市場,從以前大家只知道製造業 金融業 服務業可以上市櫃,到後來 交友軟體也可以上市櫃,到後來 開店平台也可以上市櫃,一直到最近我發現了一檔有趣的標的,原來 直播也可以上市櫃。

我是個習慣看一堆重訊的人,有天就在一堆重訊裡面找到了一家公司名稱很奇特,叫做浪凡,要知道一般台灣的上市櫃名稱都差不多,不是鼎 就是新 不然就是什麼華之類,會把浪這個字用到公司名稱裡面的著實不多,因此就吸引了我進去看看它的營業項目是什麼。

不看則以,一看到是驚人,原來是借殼上市的公司,而背後的根本企業是直播公司浪 Live,這真的是一件蠻有趣的事,當然就賺錢能力來說我相信 直播公司是有賺錢能力的,不過如果走正規的上市櫃審查 恐怕就會被問一大堆是否能永續經營的問題,因此透過借殼上市的方式確實是聰明的。

而且這件事更有趣的是,更早之前 17Live 也想上市櫃,還野心勃勃地想跑到美國去掛牌,結果GG了,雖然現在表現也還算不錯,但小老弟怎樣都還是領先一步地站上了資本市場的舞台,這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是呢。

另外,還可以觀察一下 浪凡的獲利能力看起來不錯唷,不過是否有永續經營的能力就需要再深入研究了,很有趣的標的 推薦給大家參考。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一個已經發展多年的市場裡,如果有什麼後進者想要打開一片天,往往就需要透過商業模式的創新,而這樣的商業模式創新裡往往需要伴隨著一些大膽的想法,例如,過去我們都覺得商品越便宜越好,薄利多銷會是一個獲利的基本核心原則等等,但真正有野心有創意的創業者,就能在這當中去找出一片新的藍海來。
就拿教育這個產業來說吧,不管是坊間的補習班還是課後的參考書,甚至是一些線上學習的課程等等,多半你在觀看的時候都會看到大家會在價格上盡量的給予優惠,盡可能的降低所有人的進入門檻,以追求市場佔有率的最大化,畢竟教育是一種帶著良心的產業,怎麼能在這當中去賺取暴利呢?
但你如果觀察大約一年前上興櫃的一家公司-學習王,你就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學習王的財報裡有揭露著他產品的銷售數量,一家賣教育學習產品的公司,一年大約只銷售五千套的產品,但卻能創造約五億元的營收,換算下來這個產品的單價超過十萬元之多。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時候我們投資一家企業時都會先從他的名字來判斷他所從事的領域,但有些企業經營時間長,業務在這段過程中做了些重新包裝與移轉,早就已經不是他原本的樣子,這時就需要從營收組成,甚至是獲利組成來觀察這倒底是怎樣的一家企業!
以1103嘉泥為例,對一個不知情的人來說,看到這家企業的名字可能會誤以為他就是一家傳統的水泥廠,於是去參考調研一些這家公司水泥廠的相關營運資訊,是否有要擴廠,主要廠區所在位置,該地區的水泥報價等等。
但當你仔細研究了這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你才會發現,其實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台灣有許多的公司早已經透過陸續的財務操作,轉型成一個所謂的類控股型態,也就是他的獲利來源都已經不是來自原本這家公司所經營的地方。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是一個奇特的年,過去占市場交易大部分金額的電子股突然變得不熱門了,可能是因為台積電已經衝上了六百,也可能是因為鴻海已經站上一百元好久好久,於是投資人開始物色其他非電子相關的標的,而我也在做類似的事情。
不過我在找標的時更喜歡去找那些價值被低估的標的,但在市場上要找這樣的標的有時沒那麼容易,一家公司的價值若要被低估通常都是因為存在某些拖油瓶在公司裡頭,在集團的其他事業體中,因此儘管本業獲利十分優良,甚至本業獲利大幅成長,但因為有這些拖油瓶的存在所以讓整體獲利拉不上來,自然無法獲得投資人的青睞。
但如果這樣的拖油瓶只是短暫的現象呢?那就非常有趣了,以南僑為例,這是一家油脂大廠,中國地區的油脂事業佔了集團獲利的一半以上,但因為多角化布局的關係,公司也投資了餐飲事業(點水樓)及其他國家的事業(日本泰國等)。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年的疫情,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在巨大的影響背後其實終究還是回歸到人的基本需求。
食衣住行育樂,商業的本質或者企業的本質都是在滿足人類的需求,而這些需求通常不會真的消失,但他可能用不同的方式存在,就像拍照以前用底片現在用數位,或是過去交通我們用馬匹,現在我們則用汽車。
需求仍在,只是提供服務的方式改變了。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投資的旅途上我們總是會有很多等不下去錯過的風景,其實跟錦上添花比起來,在投資的過程裡我是比較喜歡雪中送炭的,過去還曾經架過一個分析表,認真的去找所謂好公司遇到壞事情的狀況,然後切入這些公司去投資,最後等待春暖花開的那一天就可以來收割。
只是事情想的永遠不是那麼容易,除了前陣子提到的橋椿之外,其實創見也是一檔我買了許久最後停損放手的標的,在記憶體的領域上 金士頓與創見一直都是品牌價值較高的幾家公司,金士頓沒有上市,因此如果要買品牌型的記憶體廠商那就是創見了。
而剛好這家公司也在數年前看到了消費型記憶體經常受到市價波動的變化,造成價格大起大落甚至影響獲利也是大起大落 (如威剛等等 都是如此),於是他很認真的要轉型往工控領域去發展,想要在另一個利基市場裡面找出一片天來。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商業的世界裡面,一整個產業裡通常大家都是熟悉的,也許我們可能一起競爭過某個客戶,也許我們可能一起搶奪過某些供應商來源,甚至同產業的其他公司的老闆我們在產業聚會裡面多少也見過。因此,這群人的熟悉程度往往是超過我們想像的。
而在每個產業裡頭都會有一些類似的事情,也就是可能我們這個產業都會有一個特定的需求,而這個需求目前並沒有足夠合格的供應商,或者說服務能夠達到我們水準的供應商,造成大家在這一塊上總是有些困擾。
當然如果這時可以整合這些同業來成立一家公司,專門的為這群同業來提供服務,那幾乎就等於是在已經確定有客戶的情況下才來成立公司,這幾乎就已經解決了商場上最困難的事情-找客戶。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一個非常喜歡看演唱會,走小巨蛋就像在走家裡廚房一樣的人,對於演唱會相關的商業行為我一直也都非常地感興趣。
只是過去這塊領域中的相關廠商能夠走到資本市場的並不多,不過隨著這幾年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開始有越來越多這個領域的廠商走上了資本市場,例如票務的相關公司(寬宏等),以及這次要談的 演唱會硬體製作公司-必應創造。
身為一個資深五迷,其實很早之前我認識這家公司了,從離開地球表面到回到地球表面,再到DNA演唱會,只要有五月天的地方就有必應創造的存在,負責人也多次在五月天的演唱會中被提及謝謝他的付出與辛苦。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壽司 鍋貼 早餐店的進入資本市場,在台灣市場裡的其他餐飲夥伴們看著這些前輩陸續都從資本市場裡得到的資金,可以拿來大伸拳腳、大張旗鼓的擴張之後,其他人也開始躍躍欲試的想往資本市場邁進。
於是乎近期就有一檔我們很熟悉的標的進入了公開發行的市場,那就是路易莎咖啡,其實身為一個奶茶控,幾乎不喝咖啡的人來說我對這家企業是陌生的,不過早年在事務所附近的路易莎咖啡一直都是許多同事心中的愛 (當然 還是比不過星巴克就是),甚至到事務所搬到南山之後,裡面也進駐了路易莎咖啡的店家。
這家公司的品牌力的確是讓人看得到也感受的到,但回到財報的觀點,那這樣的公司是否值得投資,如果值得投資又值得多少錢呢?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一個已經在市場上佔有一定份額的廠商來說,要做到持續的擴充市場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嘛你就是去開拓新的市場獲取新的商機,不然如果還要持續在既有市場裡競爭的話你只能思考換個方式來販售。
這其實是很多廠商都會做的事情,尤其是那些生產的商品是大項目服務中的某個重要元件的時候,就像做面板的群創(鴻海)會去拿下夏普,讓自己的面板有了出海口,又或者像今天要介紹的主角一樣,遇到了既有市場上的瓶頸開始往上下游去做整合,進而開拓出了另一片天空。
禾聯碩就是這樣的一家廠商,禾聯的冷氣機在台灣市場裡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在更早之前其實我對這個品牌不熟,但很意外的卻會發現各大賣場商家裡面經常都可以見到這家公司冷氣的身影。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們投資的歷程裡,經常會做許多的判斷,而那些判斷往往都是一瞬間或是一兩天的事情,但如果我們就這樣讓他過去,那我們就真的變成了永遠學不到教訓,永遠沒辦法成長。
因此對我自己來說,定時我都會檢討一些過去曾經做過的決策,就像今年疫情肆虐時,那時有一檔優質好股跌到了可口的價位,那就是 5871 的中租。
當時其實是認真的評估是否要買進,畢竟他是一檔每年可以賺八到十塊的好標的,而且獲利的來源分布在台灣中國以及東南亞,就風險的分散上也是足夠,再加上近年開始開發太陽能等其他事業,拓展原有的貸款租賃業務。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人類的科技演變過程中,總是會有一些新事物出現,但是技術上需要被不停的改革再改革,一直到某個甜蜜點或關鍵應用的出現,這件事情才會普及。
智慧型手機是如此,LED 燈也是如此,當然我還可以舉出更多不勝枚舉的例子,所以在投資的過程中我們要在什麼階段卡進去,這就成了一件很關鍵的事情。
儘管我是個看財務數據才做投資的人,但偶而我也會因為很喜歡這家公司的產品而買入這家公司的股票,就像喜歡吃王品的人就買王品,喜歡吃摩斯的人就買安心一樣,這叫做有愛的投資法。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隨著藏壽司在興櫃市場的飆漲,揚秦 八方雲集陸續都完成了興櫃的程序,準備要往上櫃之路邁進,而投資人們在讀著一篇又一篇的新聞時,卻甚少有人會去認真地讀這些公司的財務報表,去分析他背後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風險與問題。
當然,股價兩百塊的八方雲集真的很讓人振奮,賣鍋貼能賣到這種程度,真的已經遠遠超過每次都輸一分的四海遊龍了,但是它的市場究竟在哪裡,競爭又在何處,上半年疫情對他的影響又是如何,你卻很少在新聞裡看到。
頂多只會看到,2020 上半年 EPS > 2019 上半年 EPS 這樣的新聞故事。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在老高的影片曾經提到,他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什麼契機會讓人類逐步地走向虛擬化,畢竟在前面的十年裡全球化的趨勢浪潮十分明顯,而人類之間交通方式的改進也讓移動這件事情變得越來越容易,於是到底有什麼契機會讓人類需要從實體接觸轉化為虛擬接觸呢?

結果答案就是這波的疫情,一個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只是在一個虛擬化的世界裡,什麼會是未來這個虛擬世界的大需求呢?VR?程式撰寫?還是遠端協作工具呢?

其實我們要去思考一件事情,大凡一個新世界的形成時,整個世界的秩序大多是混亂的,中世紀如此,大航海時代也是如此,而這個世界要開始往前走通常都是當秩序已經被控制,且大家都能遵循著這個秩序去生活,不管是貨幣制度、政府制度甚至是細到你我路上看到的紅綠燈號誌都是秩序下的產物。

那麼,在一個虛擬化且剛形成的世界裡,要怎麼去建立一個所謂的秩序呢?答案就是要先確保每個人的行為都能被節制,不會有人可以採取過多的出軌行為,那麼這個世界的秩序就慢慢能被確立下來,因此類似警察般的維持治安體系在這個新世界裡就變得十分重要。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幾周提到過,有些公司經營的產業或領域其實目前還不是一個熱門的項目,她可能看到了未來的趨勢,但這個趨勢通常要數年甚至是十幾年後才會發酵,只是在這段等待的發酵期間裡通常是很難熬的,公司是如此,投資人也是如此。

還記得十年前左右,當時很想離開事務所,於是到處去面試,其中有一家公司讓我印象深刻,這家是當時勤業客戶圓剛的子公司,正準備要IPO,當時的財務主管告訴我說,這家公司是他們集團的秘密武器,他所做的事情未來三到五年內一定會發酵,會在這個產業裡面製造出天翻地覆的變化。

後來我查了這家公司的相關資料,原來他做的就是遠端視訊會議工具與軟體,其實在十年前看待這件事情時,你會覺得這的確是一個未來可能的趨勢,但他會在現在就發酵,然後大家都瘋狂搶購嗎?當時的我開玩笑的跟同事說,恐怕要等到大家都開始接受在家工作了,他們家的產品才有可能爆發。

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十年的光陰,這十年裡面圓展的獲利從上市前的八塊九塊,到上市櫃後只剩下不到一塊甚至是虧損的情況,這對於曾經把它當作小金雞的母集團來說恐怕是非常難熬的一件事情。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週曾提到的岱宇,其實在這個產業裡面還有其他家也是做健身器材的公司,而且規模還比岱宇更大,但卻沒有在這一波疫情裡面受惠,那就是 1736 喬山。

當然我們在思考這件事情的時候要先從大環境產業趨勢來看,所謂的健身這件事情在現代社會裡確實是一件越來越風行的事情,青年人想健身,老年人也想健身,當社會越來越富足,讓自己的生活活的長久活的快樂就成了人生的下一個課題。

但是健身的方式與場域一直以來都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覺得健身就是應該到健身房去跟大家一起才算熱鬧,也有人覺得現代人生活這麼忙碌,與其還抽出時間到健身房,不如在家裡擺上健身器材,想運動時隨時可以運動那不是應該更好嗎?

這個情況在過去持續的在這個產業裡爭論著,到底我是要經營 to B 的健身房廠商,還是我要經營 to C 的終端消費客人呢?理論上若能掌握終端消費客人那這是最直接的銷售方式,但是 to C 的終端消費客人難搞,同樣一台有瑕疵的健身器材,放在健身房裡頂多就是減少了他的使用率,但是如果被終端消費者買走,那可是很可能造成退貨甚至是網路負評,影響聲譽的大事。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