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賺大錢 資訊開放透明與分享!
在事務所多年,最大的感觸有兩件事 1.大家辛苦編制的財報,但投資人卻幾乎只看 EPS 其他都不看,同時市場上的財經部落客也幾乎沒有人願意認真介紹整本財報內容。 2.身為資本市場的工作者,但事務所裡的同事真正願意去嘗試與理解資本市場的卻少之又少,大家花時間寫了一堆報告,但卻沒嘗試著當一個使用者去使用這些資訊做投資判斷。 這兩件事,是我最想改變的方向!
我其實是蠻喜歡去看各種討論區的,每一個討論區裡面總是會有許多不同的聲音,有些人對資訊的掌握比較清楚,因此說起事情來也是頭頭是道,但卻也有許多人都是憑著自己的一絲感覺就發言,完全沒有做太多的查證與勾稽,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
前陣子在看股市爆料同學會的南僑討論區中,就有版友提到一個狀況,上海南僑因為要上市的關係,因此母公司需要釋出一定比例的持股到市場,以達到股權分散的目的,但究竟這樣的持股比例釋出是否會影響到每月的營收公告呢?
前幾周我們曾討論過,到底釋股子公司這件事情能不能在會計上的損益表內去呈現收益這件事情,因此這次我們要來討論,那除了季報之外,那每月公告的營收是否會有影響呢?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資本市場上,我們經常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新聞,例如:某某集團子公司近期掛牌,股價飆升到XX元,因此母公司大賺一筆之類的說法。
身為一個聰明睿智的投資者,面對這些記者寫出來的東西,我們要抱持著專業上應有之懷疑來做分析與評估,所以,到底子公司上市這件事情,對母公司來說是不是能反映在損益表上產生當年度收益(EPS)呢?
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做討論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一家企業來說,基本上賺錢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模式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損益表上的獲利,這是表示一家公司在權責基礎下,一段期間內依據會計原則所認列的收益。


但這樣的收益其實會有些盲點,例如說,有些收益也許是虛的,所謂虛的並不代表這樣的收益不存在,而是這樣的收益要被動用於投資廠房或者發放股利上會有一定程度的困難。


例如近期公告的寶成,第一季獲利達到兩塊之多,但細部去研究獲利組成你會發現大部分的獲利來自於認列南山人壽的投資收益,而南山人壽所認列的獲利有一大半的金額要做為準備金,再加上壽險公司通常不能隨意的發放現金股利,因此寶成認列的這一大包收益,有時其實是看的到吃不到的一種。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們研究投資標的的過程中,新聞媒體是一個很重要的資訊來源,只是新聞媒體這東西往往就有很多不同角度的呈現方式與解讀方法。
舉例來說,當你看到一家公司第一季營收公告之後,出現了一個斗大的標題,XX公司第一季獲利報喜,第一季賺贏去年一整年,聽起來似乎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但是當你去調這家公司過去幾年的獲利紀錄來看,才會赫然發現,不對啊,這家公司過去都能一年賺個五六塊,去年一整年才賺一塊多,今年第一季也只比四五年前的第一季多一點點而已,頂多只能說是回復正常,怎麼能說是天大的好消息呢?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年多來的市場其實是很有趣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些飆漲的標的,從生技到台積再到現在的鋼鐵王 航海王,其實他就是順著產業跟供給需求的變化方向走。
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遠距離辦公興起,大家對資通訊產品設備的需求突然間多了一份,同樣的電腦變得公司要有一台家裡也要有一台,於是資訊相關設備筆電周邊等等的生產銷售大幅的增加。
而後又遇到了疫情逐步需緩,疫苗需要運送同時各國的貨物也需要加速運送來解決疫情期間被遞延了的需求,因此航海類股水漲船高,電子通路商、貨運承攬商等等也都創下了接近歷史高點的數據。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是一個奇特的年,過去占市場交易大部分金額的電子股突然變得不熱門了,可能是因為台積電已經衝上了六百,也可能是因為鴻海已經站上一百元好久好久,於是投資人開始物色其他非電子相關的標的,而我也在做類似的事情。
不過我在找標的時更喜歡去找那些價值被低估的標的,但在市場上要找這樣的標的有時沒那麼容易,一家公司的價值若要被低估通常都是因為存在某些拖油瓶在公司裡頭,在集團的其他事業體中,因此儘管本業獲利十分優良,甚至本業獲利大幅成長,但因為有這些拖油瓶的存在所以讓整體獲利拉不上來,自然無法獲得投資人的青睞。
但如果這樣的拖油瓶只是短暫的現象呢?那就非常有趣了,以南僑為例,這是一家油脂大廠,中國地區的油脂事業佔了集團獲利的一半以上,但因為多角化布局的關係,公司也投資了餐飲事業(點水樓)及其他國家的事業(日本泰國等)。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年的疫情,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在巨大的影響背後其實終究還是回歸到人的基本需求。
食衣住行育樂,商業的本質或者企業的本質都是在滿足人類的需求,而這些需求通常不會真的消失,但他可能用不同的方式存在,就像拍照以前用底片現在用數位,或是過去交通我們用馬匹,現在我們則用汽車。
需求仍在,只是提供服務的方式改變了。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務報表是一個很有趣的東西,他是先規定了一個框架(四季/每年),然後在這個框架裡面去統計數據來做分析。
但在我高中的時候,那時的老師就經常提起一件事情,人生很多事情是不該有框架的,或者當你看到了一個框架你應該去思考,他為什麼存在,他是不是只能是這個形式來存在。
就像當你上台領獎,獲取第一名的獎狀時,為什麼是由學校來頒發給你,為什麼不是你來頒發給學校,有點跳tone,但骨子裡卻是一種逆向思考的方式。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投資的旅途上我們總是會有很多等不下去錯過的風景,其實跟錦上添花比起來,在投資的過程裡我是比較喜歡雪中送炭的,過去還曾經架過一個分析表,認真的去找所謂好公司遇到壞事情的狀況,然後切入這些公司去投資,最後等待春暖花開的那一天就可以來收割。
只是事情想的永遠不是那麼容易,除了前陣子提到的橋椿之外,其實創見也是一檔我買了許久最後停損放手的標的,在記憶體的領域上 金士頓與創見一直都是品牌價值較高的幾家公司,金士頓沒有上市,因此如果要買品牌型的記憶體廠商那就是創見了。
而剛好這家公司也在數年前看到了消費型記憶體經常受到市價波動的變化,造成價格大起大落甚至影響獲利也是大起大落 (如威剛等等 都是如此),於是他很認真的要轉型往工控領域去發展,想要在另一個利基市場裡面找出一片天來。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商業的世界裡面,一整個產業裡通常大家都是熟悉的,也許我們可能一起競爭過某個客戶,也許我們可能一起搶奪過某些供應商來源,甚至同產業的其他公司的老闆我們在產業聚會裡面多少也見過。因此,這群人的熟悉程度往往是超過我們想像的。
而在每個產業裡頭都會有一些類似的事情,也就是可能我們這個產業都會有一個特定的需求,而這個需求目前並沒有足夠合格的供應商,或者說服務能夠達到我們水準的供應商,造成大家在這一塊上總是有些困擾。
當然如果這時可以整合這些同業來成立一家公司,專門的為這群同業來提供服務,那幾乎就等於是在已經確定有客戶的情況下才來成立公司,這幾乎就已經解決了商場上最困難的事情-找客戶。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經歷了2020年的震盪之後,越來越多的投資新手加入了資本市場,而市場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財金部落客 財經 Youtube 向廣大的民眾推銷著各式各樣的方案與商品。
在這其中有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倡導著一個觀念,投資美股才是投資全球,投資美國報酬率才比較高,台股相對賺錢不容易等等。
其實我一直都覺得不管是什麼商品都有他獲利的模式,即使是外匯或是選擇權或是期貨等等不一樣的商品,如果你了解夠透徹,如果你對自己買賣的標的夠熟悉,那這都是一門不錯的投資,只要他當中存在著資訊的落差與時間的落差時,我們就能透過這兩項工具來獲利。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這個世界裏頭,我們經常都會用既有的經驗去推估未來可能的事情,或是一些還沒發生在身邊的東西,大部分的情況下這樣的經驗都是正確的,但少數的情況下這樣的經驗也會發生錯誤,通常我們稱之為黑天鵝。
黑天鵝的存在其實是可控的,某種程度上如果一開始的時候你多想一點,那麼你就能減少遇到黑天鵝的機率,但偶而也得讓你自己踩到雷,你才會知道,喔 不是每件事情都是那麼的簡單。
就像買特別股這件事情來說,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各公司發行的特別股,都存在著保障固定收益,而且只要公司有一定盈餘情況下不管普通股要發放多少的股利,特別股的股東都可以拿到固定的收益。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數年前我投資了一檔標的,當時這檔標的正進行著公司的大改造,其實我對於這類進行公司改造優化的企業總是特別的有興趣,要知道投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對未來的期許,因此如果一家企業能往好的方向去進行,那未來的價值必然會提高,現在的投資成本將來也能帶來豐碩的收益。
只是這樣的期間長度往往是不可預期的,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新廠的效益可能一兩年內就會看到,但有時新廠的效益也可能會遇到一陣大逆風,例如產能的開出不如預期或是產品增產了但卻找不到客戶等等。
橋椿這家公司就是如此,當初他為了因應未來的發展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來增加機器設備與廠房,也因此造成了折舊費用的大幅增加吃掉了獲利,但是這樣大幅增加的產線卻遇到了生產上的瓶頸,讓整個產能的提升遇到障礙,同時客戶端的需求也還拉升不起來,於是就造成了一家過去表現都十分績優的公司遇到了史上最大的逆風情況。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商品的價值,往往需要一點時間才能去驗證,一個我們看似原本知道的結果,但中間往往會夾雜的一些錯綜複雜的因素,有時候我們會買錯,有時候我們會判斷錯,但是在事後多做一些檢討改善,讓這件事情之後不要再發生就好了。
2020 年的時候因為石油大跌的關係,我買入了大量的元石油ETF (00642U),其實這檔標的我操作過很多次,幾乎只要能放多少都能獲利出場,也因此一次一次的操作過後降低了我的戒心,讓我忽略的黑天鵝的存在。
在油價開始崩跌前,當時的油價大約是 60 元左右,但一路崩跌之後甚至出現了負油價,而 00642U 這檔 ETF 的市價也隨著油價的崩跌而出現了雪崩式的下滑,來到了不可思議的 7~8 字頭 (原本約 15 元左右),正一都是如此,更別說已經下市的正二了,那更是許多人心中的悲劇。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一個品牌原廠,每當我們要進入一個新市場時,為了降低可能的風險與強化我們在當地的直接運營能量,通常我們都會找所謂的代理商,並且給予代理商合理的利潤讓他來為我打早期的天下。
但是當事業開始逐漸發展起來,代理商的規模也達到一定程度且持續的享受著我們中間的一大部分利潤價差時,原廠總是會想,挖 ~ 原來代理商這麼好賺,那有沒有可能我們自己來賺呢?
於是原廠與代理之間的攻防就此產生,就像上市櫃中的上奇科技,原本是 Adobe 的代理廠商,甚至這家原廠還占了他非常大的比重,另外像是 TI (德儀) 也是文曄與大聯大的重要原廠客戶,這些原廠在過去紛紛都收回了代理權,於是這些代理商的股價就在新聞消息或是重訊公布的時候開始出現了明顯的滑落。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說在我們了解一家上市櫃公司的方式裡面,法說會一直都是其中的一個重點事項,但卻有蠻多人不太看這部分的資訊,寧可去看記者亂寫的新聞或是錢線百分百裡面一堆名嘴的唬爛(笑)。
一般來說資訊的流通有分成第一級與第二級,第一級是公司直接釋放出來的資訊,這通常是最完整也是最直接的,第二級資訊則是被名嘴記者或是研究員消化吸收後加入個人意見看法的資訊,這通常不一定跟第一級的資訊方向一致,但卻更容易讓民眾知悉甚至被誤導。
所以如果說要去分析一家公司,去看法說會資料,甚至聽法說會上公司怎麼講都是一件最必須要執行的事情。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經歷了 2020 這樣一個動盪的年之後,其實我們有很多可以思考與改進的地方,不管是面對大空頭來臨時的心態或者面對著屢創新高的市場到底是追或不追的遺憾,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心中的那把尺到底應該怎麼衡量。
我從來都不會去羨慕所謂的有錢人,但我佩服那些有賺錢能力的人,在市場中因為一兩次的賭對就翻身的人其實沒什麼了不起,最了不起的是能創造出一個模式而且能夠持續的被驗證與施行。
因此思考歷史就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2020年3-4月大崩盤的時候,其實我也有不停的告訴自己,市場的急跌就是一個時機,應該要把握這個時機,然後在確保資金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勇敢加碼,長期而言市場必定會帶給你豐厚的報酬,若真的擔心的話那就分散標的吧,多分散幾檔自然就能降低風險了。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一個非常喜歡看演唱會,走小巨蛋就像在走家裡廚房一樣的人,對於演唱會相關的商業行為我一直也都非常地感興趣。
只是過去這塊領域中的相關廠商能夠走到資本市場的並不多,不過隨著這幾年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開始有越來越多這個領域的廠商走上了資本市場,例如票務的相關公司(寬宏等),以及這次要談的 演唱會硬體製作公司-必應創造。
身為一個資深五迷,其實很早之前我認識這家公司了,從離開地球表面到回到地球表面,再到DNA演唱會,只要有五月天的地方就有必應創造的存在,負責人也多次在五月天的演唱會中被提及謝謝他的付出與辛苦。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壽司 鍋貼 早餐店的進入資本市場,在台灣市場裡的其他餐飲夥伴們看著這些前輩陸續都從資本市場裡得到的資金,可以拿來大伸拳腳、大張旗鼓的擴張之後,其他人也開始躍躍欲試的想往資本市場邁進。
於是乎近期就有一檔我們很熟悉的標的進入了公開發行的市場,那就是路易莎咖啡,其實身為一個奶茶控,幾乎不喝咖啡的人來說我對這家企業是陌生的,不過早年在事務所附近的路易莎咖啡一直都是許多同事心中的愛 (當然 還是比不過星巴克就是),甚至到事務所搬到南山之後,裡面也進駐了路易莎咖啡的店家。
這家公司的品牌力的確是讓人看得到也感受的到,但回到財報的觀點,那這樣的公司是否值得投資,如果值得投資又值得多少錢呢?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投資的過程中,其實我本身是不太看書的,除了少數幾本講述基本理論或是投資歷史上曾經發生的案例故事的之外 (大推 公司的品格 I & II),其他的書多半都是兩種內容,一種是告訴你要有自律,要能夠控制自己要能夠持之以恆,只要你做到了,你就有發財的機會,通常你在看完之後的那幾天會突然奮發一下,但大概隔一兩周後,你就又會懶惰了下來,是的,書的激勵效果通常很短暫,就跟 2021 的新年新希望一樣。
而另一種書則是講授寫書人自己成功賺錢的故事,當然這當中肯定包含了ㄧ些書中沒寫到的因素,例如天生強運或是爸媽不小心就給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或者我剛好就是中華民國史上退休金最多的工作-退休老師之類的背景介紹,如果拿掉這些因素那寫書的人還能不能成功,那就是另一種不可預知的故事了。
所以更多時候我喜歡看的是一些真實發生過的商業競爭故事,在這些競爭故事裡不同的企業是怎麼樣用戰略、思維、團隊,甚至是結合資本市場的力量來打敗對手,來贏得市場最終迎來獲利。
因此想跟大家分享兩個我很常看的視頻網站,原本我都是在 Youtube 上看的,但看久了之後才發現原來他們都來自B站,沒聽過B站的朋友真的可以去查一下,他可是傳說中從二次元出發,未來極有可能變成中國的 Youtube 網站,目前也已經在美國掛牌上市的公司(Bilibili 嗶哩嗶哩,簡稱B站)。
我常看的兩個視頻網站分別是IC 實驗室 & 沖浪普拉斯,裡面談論了許多各類的商業模型與商業發展故事,例如外賣,例如電商,例如精準廣告投放,甚至是教育學習領域等等,基本上各類主題無所不包。
文章標籤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