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隨著股市水漲船高,陸續各種消息也不停地冒出來,不斷的有新聞討論著某某人又在股市裡獲利多少,財產翻倍等等。
尤其是針對小資族的部分,更是莫名其妙地冒出了各種的存股策略,從存指數(ETF)到存金融股都有,每一則策略與故事寫的都好像這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一樣。
我彷彿看到了當年連動債的味道,人生哪有穩賺不賠的生意呢?凡事物極必反,一切終究要回歸到商業本質的。
商業的本質就是低買高賣,低估時買入,高估時賣出,剩下的時間就是空手或等待,其實整體策略就是這麼簡單。
今年來,隨著股市水漲船高,陸續各種消息也不停地冒出來,不斷的有新聞討論著某某人又在股市裡獲利多少,財產翻倍等等。
尤其是針對小資族的部分,更是莫名其妙地冒出了各種的存股策略,從存指數(ETF)到存金融股都有,每一則策略與故事寫的都好像這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一樣。
我彷彿看到了當年連動債的味道,人生哪有穩賺不賠的生意呢?凡事物極必反,一切終究要回歸到商業本質的。
商業的本質就是低買高賣,低估時買入,高估時賣出,剩下的時間就是空手或等待,其實整體策略就是這麼簡單。
近期隨著股市的創新高,身邊許多過去不曾碰觸資本市場的朋友同事陸續也都投入了買股的行列。
當然,不管股市指數高低,參與市場、學習市場、了解市場對自己長期的財務規劃來說永遠不是一件壞事,只是在接觸市場的同時也該去檢視一下自己的投資策略,究竟這樣的策略是否可靠,究竟這樣的策略是否合理正確呢?
其實綜觀這麼多朋友跟自己的經驗累積起來,大家投資的策略不外乎有三種:
1.研究+預期:透過自己的數據資料蒐集,不管是總體經濟還是個體經濟,甚至是產業分析財報解讀等等,完成了數據資料的分析之後,再搭配對這家公司產業發展前景的預期,構成了你認為這家公司的合理目標價應該在哪裡,最後計算這中間的價差空間跟可能的風險情況,然後才出手,這通常是高手的作法。
這周台股迎來了今年度價差最大的申購,和潤,就在大家看著新聞價差如此大,手滑不小心就按下申購的同時,其實沒幾個人認真的去算過這個價差是否合理,甚至還有人問我說,ㄟ 和潤是做什麼的?
這....妳連他是做什麼的都不知道,然後妳就看新聞按申購了,Oh My God ~~~
其實和潤的主體事業很簡單,如果妳買過車就知道買車的時候通常都會有車貸,而這份車貸一般都會寫零利率,但事實上利率早就已經隱含在售價中,只是妳不知道而已。
所以一般的傳統車廠,自己為了避免這塊肥水落到外人田,因此都會設置自己的車貸融資公司,像是
在市場上總是有些產業比較特別,他可能不是你身邊經常看到的事物,但卻具備著某種程度的寡佔地位,人類生活過程中都會產生垃圾,而垃圾清理這門行業在企業化經營之後也能鍊出黃金,這就是可寧衛。
當然,他並不是一家新上市的企業,甚至,他的股價也從高點的兩百多回到了目前的一百五左右,曾經當時成長的風光,現在卻只剩下了定存股的封號,讓人不勝唏噓。
但對企業來說,危機就是轉機,不成長就是停滯,一個企業優秀之處在於總是能在逆境中找出生存的道路,總是能在停滯中找出成長的動因。
觀察可寧衛這兩年度的財報,你會發現他帳上多了一包權益法投資收益的收入,深入去查看才發現,原來這是可寧衛的秘密武器。
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最難避免的就是競爭,每個人都想要獨佔,每個人都想要獨享,但這世界上往往是,當這門生意還沒搞頭,民眾還沒消費意識時,沒幾個人想當先鋒先烈,畢竟在那種情況下陣亡的機率極高。
但是當市場開始成熟,民眾開始接受這樣的消費模式或習慣時,就會開始出現第二個,甚至是第三個競爭者,而且每個都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第二個競爭者的好處就是,她可以吸取第一個競爭者所發生的問題與困難,從而進行改善,進而達到後發先至的結果。
在市場上最經典的就是小筆電戰役,宏碁不是第一個推出小筆電的人,但是卻是把華碩推出的小筆電發揚光大的人(不過最後小筆電也是死在宏碁手上就是)。
在這個世界上有著許多不同的人,她們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腳色,有人做生產,有人做製造,有人做買賣,有人做消費,但說穿了整體的經濟行為不外乎就是兩個動作,買與賣,供給與需求。
但為什麼過去會有這麼多中間商,大盤商的腳色存在呢?因為存在著高度的資訊不對稱以及攬貨集貨的困難度,當然,還有大量資訊過濾不易的問題。
所以所謂的平台或通路扮演的就是,幫你把好東西都整理好,蒐集到我的平台上,然後省去你找的時間,最好還幫你用團體的力量爭取一些折扣,於是這就成了平台或通路生存的利基。
拿消費者的力量來回頭逼迫生產商讓利。
在同一個產業裡我們通常都會分析,哪些人是我們的對手,哪些人是我們潛在的競爭者,而我們在跟與競爭者之間的關係其實是很微妙的。
既是敵人,但其實也是朋友,敵人是因為我們要互相爭奪這個市場,但朋友是因為我們要一起把餅做大。所以這種關係真的非常微妙。
也因此,其實許多互相競爭的同業之間都會有一些高層聯誼的組織,定期開會定期討論,交換市場上的訊息,甚至一起聯手對外去爭取這個產業的權益。
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這句話用在這兒真是再適合也不過了。
這幾年隨著產業趨勢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老企業開始轉型,而轉型的第一步通常就是延伸自己的技能,去跨足過去我們未曾涉足的領域。
而在要執行這樣的步驟時,許多企業都會做一件事,那就是更名。
更名的用意並不單純只是換個名字那麼簡單,更多的時候是代表了公司未來數十年的戰略走向。
就像蘋果電腦從 Apple Computer Company , 變成拿掉了 Computer 只剩下 Apple,其概念就是我再也不是一家純粹賣電腦硬體的公司,我販賣的是價值,是理念,是一種生活態度。
在傳統的商業行為裡其實存在著大量的資訊不對稱,許多人透過這樣的資訊不對稱來從中謀取獲利,也因此市場始終達不到所謂的完全均衡狀態。
例如,一家在西門町的店面要出租,平常這家店的人留多少,平常有多少客戶會經過,這樣的數據往往不容易蒐集,因此在不容易收集的情況下購買者變成只能參考其他同業,或者甚是是用賭一把的心態來購買。
但這樣的情況會隨著資訊透明度的提升而有所改變,就像過去最為黑箱作業的媒體一樣,電視台的收視率,電視台的觀看人數永遠都是灌水再灌水,永遠都是取最高值但不取平均值。
於是購買者永遠都在質疑這個數字的真實性,永遠都在質疑你是否真能有這麼多的觀眾。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產業是持續存在的,例如航運,例如汽車,當人類還沒改變這個大運輸大移動工具方向時,這些產業只會一直存在。
但這些產業的存在卻會有著景氣趨勢波動的變化,雖然有人會把景氣趨勢波動變化講的非常玄妙,說是因為總體經濟、個體經濟甚至是政治局勢等等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變化。
但說穿了,其實就是一個供給與需求的差異而已。
當市場上利潤好的時候,大家拼命擴產,於是供給增加獲利下滑,當市場上利潤不好的時候,大家縮緊褲袋,於使供給減少,價格就上升,利潤就下滑。
產業的演進變化一直都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不變的,每當有一個新的事物出現的時候他總是會攪亂原始市場的一池春水,然後在一陣的大洗牌重分配後,市場再次回到一個均衡的狀態。
政治如此,歷史如此,商業活動也是如此。
我是一個很懶惰的人,也因此在很早以前我就開始接觸所謂的外送平台,在那個 Uber Eats 還不是那麼多人使用的年代我早就已經用到快翻了,對我來說購買食物的便利性遠大於那要付出的幾十塊外送費,但在這個市場剛開始的時候大家並不那麼認為。
很多商家都覺得,加了這些外送費之後就會大量的嚇跑消費者,也因此一開始平台上的店家其實是不多的,於是平台只好靠著大量的補貼(還記得剛上路的時候補貼真的很多 哈!)來吸引消費者使用。
被動元件是一個非常普遍被使用的產品,在前幾年國巨被炒作的那一波時,被動元件瞬間變成了一個熱門產品,各種被動元件的知識瘋狂地被討論,然後價格不停地飆漲,國巨的每季獲利也持續的創下了新高。
但激情過後,供需終究會平衡,所以國巨的股價無法撐在一千以上,但大立光可以,其實這背後就是你的技術競爭力跟市場價值的差異。
你是賺投資財,還是賺投機財。
不過在被動元件市場上還有另一家公司引起了我的關注,這是我以前曾經購買過的好公司 - 8042
在 2016 年時,福興這家公司發布了一個重大訊息,是關於他的一個佔營收 10% 的客戶不繼續合作的消息。
這個消息在當時影響其實蠻大的,對一家公司來說要如何去彌補一個 10% 營收的數字,這是一個重大的挑戰,也因此福興的獲利卻時從那時開始一路下滑,整個 2017 年是一個很慘澹的一年。
但當一個公司遇到逆風的時候,才是顯示這家公司競爭力的時候,福興遇到了逆風,但公司重新調整策略與體質,EPS 跟毛利率從 2017 年的谷底,一路到 2018 年開始回溫,甚至 2018 下半年開始每季陸續能繳出 EPS 1 以上的水準,回到過去的水平。
不過那時市場對他的態度還是半信半疑,不確定這是否只是曇花一現,不確定這家公司的營運是否已經好轉,產品是否已經回到成長的軌道上。
市場上在數年前開始流行著一種說法,所謂羊毛出在狗身上,但是由豬付錢,其實這種說法聽起來很簡單,但要運作卻很難,這中間牽涉到了羊狗豬三方的利益怎麼在過程中去取得一個平衡。
所以儘管口號很好聽,但卻不一定是我們能做到的事情,相反的,另一個出發的觀點是,我看似做A領域的生意,但我真正賺錢的卻是B領域,這種例子就很多了。
就像前陣子分享的Baby Boss , 儘管她是做小孩父母的生意,同時也收取門票收入,但真正能夠轉虧為盈的卻是來自廠商的贊助。
像這種例子非常的多,像是之前研究過電視台緯來的財報,她是少數幾家電視台裡面可以賺錢的,但一般電視台賺的都是廣告費或節目置入費,但緯來賺錢的領域卻是從對有線電視系統台的上架費來獲利。
還記得幾年前,金融特別股開始申購的時候,那時大家對這個商品還半信半疑,想說這種固定收益的商品有什麼特別的,我隨便一根漲停板都幹掉他了。
但是沒想到半年一年後,當初以為不怎麼樣的金融特別股,就這樣默默的漲了上來,每一檔的價格都比當初原始發行價格加上股息要來的高了。
這簡直就是一門比定存還要穩定的生意啊,怎麼會有眼無珠沒看出這個趨勢呢?
其實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市場的信心比你想的脆弱,而且固定收益的商品對投資人的吸引力絕對比帳面上來的大,因此溢價的情況是非常容易出現的。君不見當初所謂的連動債就是這樣熱銷的,台灣人實在很需要這種穩賺不賠的商品啊。
在這世界上的商品銷售中,大致上可以分成兩種商品,一種是你買之前就知道他長怎麼樣,然後買來之後八九不離十大概就是那樣,例如一般的食物或家庭用品。
另一種商品則是你知道他可能會是怎樣,但是買來之後有很大可能不會是那樣,但也有一種可能是會更好,例如電影或是娛樂項目,還有廣告。
所以這兩種商品的差異就產生了一個微妙的現象,即使是你沒看過的前者商品,就算他價格有些差異,你基本上還是能相信這是一個可信賴的商品,就算他品牌有些不一樣,但基本上你也相信他不會出錯。
所以 7-11 可以推出 7-Select , Costco 可以推出 Kirland , 這都是一樣的道理,反正消費者的預期心理不會差異太大,那不如省下上架費,直接回饋給民眾不是更有競爭力。
在這個年代,企業要生存變得越來越困難,以前我只要做好商品,我只要搞好服務,我的客戶就會如河水一般滾滾而來。
但曾幾何時,我一樣是做到這些事情,但我的競爭對手也做到了,然後那些名不見經傳的人透過網路科技的力量也做到了,於是我被排擠到後方,我變成了前浪,死在沙灘上。
於是乎,所謂經營客戶的客戶,就變成了一門顯學,雖然大家很愛說,羊毛出在狗身上豬買單,這樣的順口溜。但真正能理解其中涵義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其實,讓你的客戶賺到錢,她自然就會巴著你不走,讓你的組員在你身上學到成長,她自然就會死賴著你不放,但是一個過去只經營a面向的人,突然要變成去經營 a+b 兩個面向時,這時你擁有的功力就會凸顯出來了。
在過去的公司經營過程裡,大部分的決策者都是用我心中想到的願景來開始一個事業,但是當事業開始發展時才往往發現事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
有些決策者會開始憑直覺,去推斷去預估未來世界可能的樣子,你可以說他是勇氣,也可以說他是魯莽,但總之他就幹了,而且萬一給他賭對了,他就變成了下一個張忠謀,下一個郭台銘。
但更多的決策者,或者說新世代的潮流裡,我們越來越懂得怎麼利用數據資料做分析,怎麼利用市場上蒐集的資訊結果來判斷,過去不容易了解的資訊,現在都能透過各種工具取得成果。
就像我現在在的媒體業一樣,以前電視台都用收視率來判斷是否達到熱門的程度,但天知道收視率只是在全台灣兩千三百萬人裡面,選出幾千人當作樣本,然後去 24hr 偵測他的收視情況而已。
前陣子 市場上出現了一個新聞,傳統老牌電信公司 聘請了新創圈知名的投資人 林之晨擔任總經理
這其實是一個極大的震撼彈,因為在電信這個古老的圈子裡,即使過去喊得震天價響,但其實骨子裡公司還是非常的傳統老舊,升遷或改變一切都請照規矩來,要慢慢地按部就班。
但這世界是如此,唯有改變才有創新,唯有捨棄過去才能突破現在,但改革的風險極大,因此最高決策者需要做縝密的判斷再加上勇敢地承擔。
所以說真的,我很佩服蔡董的勇氣,做出這個讓所有人都跌破眼鏡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