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我們在看某些商品價值時,會存在著許多先入為主的成見,這些成見可能是來自於最近的新聞報導,這些成見也可能來自於過去你的自身經驗。
但我們要記住一件事,感覺終究只是感覺,感覺必須要能夠質化、量化,並且具體陳述之後才能夠變成可評估的依據。
就像台幣對美金的匯率,近期來到了約 1:30 的水位,於是開始有不同的新聞與聲音出現,有人說,這很便宜啊,我們要趕快多換一點美金進來,也有人說,這好貴啊,我以前看過 1:XX 的匯率耶,但卻又說不出何時看過,跟這樣的匯率維持多久。
於是,最後只能憑感覺做判斷,其時明明這些數據資料都在公開市場上,各大網站上都唾手可得,但大部分的人卻不願意花時間花力氣去蒐集。
其實蒐集資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當你能體會這件事情的時候,所有的決策都可以有參考依據,就算失敗也能了解跟分析關鍵原因,並且作為下次改善的參考。
所以關於台幣與美金的匯率,我們很簡單的用了 XE 的網站跑了台幣與美金匯率的十年線。
我們很簡單的用了圖表上的格線,由左到右共十格,由上到下共四格,每隔差距約 1.5 元,於是我們可以整理出下表 (以該格子內佔比最大者為準)
Range 出現次數
28.5-30.0 2
30.0-31.5 5
31.5-33.0 3
33.0-34.5 0
所以可以看出,基本上主要的匯率區間為 30.0 - 31.5
而當出現 2 字頭,甚至 28 字頭時就是極少見的情況,或是出現 32 字頭甚至是突破 33 時也是極少見的情況。
當然這樣的圖表還有一個大前提,也就是貨幣匯率趨勢會是一個大箱型區間,這樣區間存在的前提是國家為了維持經濟的穩定,不會讓匯率過度的升值或貶值,而是控制在一個區間內。
有這樣的一個假設下,上述的理論才成立,而在分析完畢之後,剩下的就只有你相信跟不相信這樣論述的結果了。
做事,其實可以多數據化一點,少憑感覺,決策是不是踏實多了呢?
圖表連結
https://www.xe.com/zh-HK/currencycharts/?from=USD&to=TWD&view=10Y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