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子通路事業的公司裡,大聯大一直都是重要的龍頭企業,其實類似這樣的通路事業往往規模非常的大,而且幾乎是統包式的去幫客戶解決各種的問題,進而產生一種類似寡占的地位。
這樣的投資標的本身就具備了相當強大的護城河的。
不過當我在研究大聯大的財報時發現了一件事,原本只是單純的覺得他今年的獲利不錯,每季的損益都有在 EPS 一元以上,但是打開財報細看才發現。
 
這其實是一家不太有大額業外收入的公司,但卻在今年第一季與第二季分別產生了 4.23 與 3.98 億的業外其他利益。
 
這真的很奇妙!!
再仔細打開財報分析,才發現幾件事
1.大聯大自 2018.01.01 起做了會計原則的調整,將部分原本帳列為備供出售的金融資產,重分類到了以損益衡量。
非會計系的學生可能不理解中間的差異,實際上的概念就是原本那些投資標的的損益不用進入當期淨利(而是進入另一個較隱晦的其他綜合損益),但是在這樣的調整後,這些投資標的的市場價格變動,就會直接反映到大聯大的損益表上了。
而股東權益變動表中,原本的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利益就有一億多,這部分在 2018 開始後就直接可以認列成利益。
 
2.大聯大集團的核心持股中包含一檔日電貿,而這檔台灣上市公司的股價在 2018 年上半年從 37 一路漲到了 94。
於是 1&2 的聯合情況下讓大聯大在前兩季認列了大筆的業外收益。
而扣除這塊業外收益後,大聯大前兩季的 EPS 合計大約是 1.8 (2017 同期 2.09 , 2016 同期 1.88)
相較之下就沒那麼出色了 (原本是 2.24)
這是故事一,還有故事二 留待下期分曉
 
#3702 #大聯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3702 大聯大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gwei 的頭像
    Dogwei

    小 d 老師投資理財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