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一個繞口的名字,非常難念,卻又在財報上對損益有重要的影響。
一般的情況下,如果公司持有的標的是單純的上市櫃企業,且掛在這個科目下,那只要比較一下該標的的期初期末市值變化,自然就能計算出他的損益影響數。
但,如果是興櫃公司呢?在準則中規範,必須是有公開活絡市場才能直接使用市值,而興櫃在定義中並不算是活絡市場,因此就出現了一些很取巧的空間。
金洲海洋是以前高雄所的客戶,在他的帳上一直都持有一家興櫃公司 - 巧新,而巧新的股價波動大,因此也對金洲的損益產生了相當程度的影響。
然而在 2017Q2,巧新的興櫃價格大幅的滑落,於是有板友預測,這會侵蝕掉大部分金州當期的獲利,但最後財報開出來卻不見該情況。
仔細探究才發現,原來金洲一開始認列巧新的成本與市值差異之損益時,就不是足額認列到用興櫃價計算出來的市值。
在 2017Q1 以前他大約只認列了六成的市值(這也夠帶動他股價飆漲了),但在 2017Q2 開始他卻改認列八成的市值,這也讓巧新股價雖然下跌,但金洲帳上對巧新認列的市值卻幾乎沒波動。
其實財報,是有很多的操作空間存在的阿(菸)~~~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