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事務所工作的時候,每年總要進行一次的績效考評。

還記得到了工作五六年以後,自己慢慢從懵懵懂懂,開始進入比較成熟的職場階段。

我開始會在績效考評時跟我當時的主管討論一些有趣的議題,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 我會問她,你覺得我現在的薪資待遇,有多少是來自我的能力 又有多少是來自我的年資。

也就是,當有一天,我摘掉了事務所這家公司的招牌時,把我自己赤裸裸的放到市場上去標價,究竟我能夠得到多少的市場價值。

我其實經常地、反覆地再問自己這個問題。

因為有時候你好,其實並不見得代表你競爭力強,有時可能你投對了胎,有時可能你跟對了人,有時可能你運氣特好。

但本質的能力卻是不會變的。

所以我在看企業時也是一樣,有些企業是很順著趨勢潮流的,當那個需求瘋狂大噴發時,整個族群都在漲,整個族群都在噴,例如去年度的光學類股。

但在這些人當中,到底誰才是有競爭力,誰才是有能力在潮水退去之後還能在市場上生存的,這才是我們要挑選的目標。

所以有些時候,不要因為整個族群都在噴就瘋狂的衝進去,買不到老大 就買老二,買不到老二 就買老三,這種策略終究有一天會吃到苦頭。

還是多蹲點馬步,研究公司的競爭力與基本面,了解她的競爭利基與優勢,才能夠長遠地在市場中生存下來。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gwei 的頭像
Dogwei

小 d 老師投資理財

Dog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